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家长须知(13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篇一: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家长须知
尊敬的家长:
您好!最近流行性出血热已进入高发期,为了您和家人的与体健康,请您认真学习以下内容。
什么是出血热
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接触鼠奀具排泄物的机会多的衣民、学生、青壮年为主。
出血热早期症状
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的症状和感冒相似,有一定的迷惑性,主要表现为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脸、脖和上胸部发红)症状,貌似醉酒。
出血热的损害
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病变在肾脏、肾上腺皮质、右心房内膜下、皮肤粘膜等处显著;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脑膜炎、肺水肿。
出血热传播方式
我国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形成气溶胶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也可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鼠咬及密切接触、螨媒传播、垂直传播途径感染人。
易感人群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主要以近距离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的机会多的农民、学生、青壮年为主。
如何预防出血热
(1)防鼠灭鼠注意家庭卫生
应用药物或机械等方法及时灭鼠。
(2)接种出血热疫苗
疫苗接种是防控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最有效措施;接种人群:高发地区16-60岁的适龄人群及工作生活中经常接触鼠类的高危人群;接种程序:该疫苗共接种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一年。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应当重新开始免疫;温馨提示:出血热疫苗是灭活疫苗,接种该疫苗不会因感染活病毒而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
(3)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接触传染
高峰期尽量不去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游玩,不在野外荒草地上坐卧、露营。避免与老鼠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接触;不在不卫生的小饭馆就餐:不吃生冷特别是容易被老鼠类污染的食物、水和饮料等。住宅、办公室不要裸露摆放正在食用的食物,以免招引老鼠;在野外工作人员尽量穿长裤长衫、不露脚趾的户外鞋,以防被鼠类咬伤;同时要避免皮肤粘膜破损,如有破损,应用碘酒消毒处理;特别须注意的是,大高峰期间(10月一次年1月)有高热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切勿自行用退烧药,以免贻误病情进而加重危险。
篇二: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家长须知
各位家长:
大家好!秋冬季是出血热病例的高发季节,为进一步做好流行性出血热等季节性明显的传染病预防工作,**一小、**三小在接到**新区教育体育局切实做好学校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后,第一时间派专人排查防鼠网、门窗、挡鼠板等防鼠设施,并对校园环境卫生及卫生死角进行科学、全面的消杀、清洁。
为加强师生、家长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一小、**三小“名校+”健康小课堂上线,为大家普及流行性出血热的定义、临床表现、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一起来学习一下。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每8-10年左右有一个发病高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在10月-次年1月会出现一个大高峰,称为秋冬峰;4-6月(或5-7月)还会出现一个小高峰,称为春峰。
二、如何传播?
我国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形成气溶胶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也可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鼠咬及密切接触、螨媒传播、垂直传播途径感染人。
三、早期主要有哪些症状?
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的症状和感冒相似,有一定的迷惑性,主要表现为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脸、脖和上胸部发红)症状,貌似醉酒。
四、为什么出血热必须尽早治疗?
尽早治疗能有效减少低血压休克、腔道出血、肺水肿、继发感染等严重威胁生存率的并发症的出现,有效降低死亡率。
五、如何预防出血热?
1、灭鼠、防鼠。灭鼠主要是在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放置捕鼠夹、粘鼠板等。防鼠主要有保护老鼠的天敌,及时堵塞鼠洞,门窗合缝,排水口加铁栅,食物勿暴露放置等措施。
2、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等,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乱倒。餐具用前应煮沸消毒。
3、整治环境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藏场所及鼠孳生地。清理杂物和废弃物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做好防护。
4、及时就诊。不明原因发热、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剩的食物、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或一旦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肤出血点等,应及时到综合医院就诊,就地治疗,避免误诊。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守护好每一位孩子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义务。让我们认真学习传染病知识,做好疾病防控,共同携手,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篇三: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家长须知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秋冬季到来,天气寒冷、传染病进入了高发期。尤其近期流行性出血热也进入了高峰期,为做好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工作,为了您和孩子的身体健康,学校特进行此次流行性出血热疾病预防知识宣传,请大家一同守护健康,预防疾病!
流行性出血热
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传染特性
本病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所以鼠是向人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途径主要分为五种:
呼吸道传播:鼠排泄物若含出血热病毒,可污染尘埃后形成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引起的人的感染。
消化道传播:鼠排泄物若含出血热病毒,可污染食物、水,被人误食后可感染此病。
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者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可感染此病。
虫媒传播:老鼠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亦可引起传播。
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临床特征
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流行特征
每年5月至7月、11月至次年1月发病率较高。
预防控制措施
1、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最安全、最经济的办法。
2、灭鼠和防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在流行地区要大力组织群众,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进行灭鼠,灭鼠时机应选择在本病流行高峰(5月~7月和11月~次年的元月)前进行。春季应着重灭家鼠,初冬应着重灭野鼠。
3、灭螨、防螨,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经常用有机磷杀虫剂喷洒灭螨。清除室内外草堆。
4、加强食品卫生。做好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5、做好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6、注意个人防护。在疫区不直接用于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损,破损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学校具体措施
学生每日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
严格落实病因追踪报告制度。对疑似或确诊病例,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在上级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消毒工作,确保传染病不在园校内蔓延。(传染病隔离期满后须持二甲医院出具的痊愈证明到保健室进行检查方可入校)
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防病知识宣传,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
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制度,除用餐时间外教室内不得留有任何食物,切断传染病源头。
加强体格锻炼,提高学生自身免疫力。密切家校联系,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沟通。
认真做好校内外的环境卫生工作,及时清理垃圾,不留卫生死角。10月21日我校聘请专业的病媒生物防治公司对学校开展全方位消毒防疫及除“四害”工作,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对班级、部室、餐厅、操场、楼宇、垃圾暂存点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并在隐蔽角落投放老鼠贴等措施。
篇四: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家长须知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最近流行性出血热进入高发期,为有效预防出血热的发生,确保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身体健康,现就流行性出血热防控有关注意事项告知如下,请您认真阅读。
一、出血热
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鼠类携带传播的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长安、鄠邑、周至等沿山区县为高发区。出血热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二、流行特征
每年5月至7月、11月至次年元月发病率较高。
三、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鼠类、家猫、家兔、狗、猪等。
四、传播途径
病毒通过老鼠的唾液、尿、便及血排出,经人手接触传播。
1、呼吸道传播:是以鼠排泄物尘埃形成的气溶胶吸入而受染。
2、消化道感染:经受染鼠排泄物直接污染食物,吃入机体后受到感染。
3、接触感染: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被损的皮肤、黏膜接触。
4、虫媒传播:被鼠类体表螨类等寄生虫叮咬。
5、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五、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近几年少年儿童发病率上升,二次感染发病罕见。
六、临床症状
发热,和感冒相似。
出血热和感冒的区别
出血热
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典型症状:三红(面、颈、胸部皮肤潮红)、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一肿(结膜水肿)。
顺口溜:寒热脸红酒醉貌、头痛乏力像感冒、皮肤黏膜出血点、呕吐腹泻蛋白尿(极易误诊)
感冒
发热,伴随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咳嗽等症状。
注意:近几年发病的人群中,发病初期都没有发热,出血热症状不明显。
七、潜伏期
4到45天,平均为1-2周
八、预防措施
1、消灭老鼠、预防鼠害。
2、野外活动:注意个人穿戴,避免坐卧在草地上,防止被鼠类咬伤;
3、打扫卫生或清理杂物、废弃物:要佩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防护用品,防止含有病毒的气溶胶吸入体内;
4、被罩和个人衣物要定期清洗,必要时用500mg、“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
5、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唾液)接触,如饮用易拉罐饮品时建议使用吸管;
6、注意环境卫生,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室内不堆放杂物和食品、生活垃圾日产日消、及时清除积存垃圾,堵塞鼠洞,安装纱窗纱门,防止老鼠入屋,做到无鼠患。
7、在出血热高发期,出现感冒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自行服药,以免延误病情。
8、接种疫苗可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是预防该病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高发地区16-60岁的适龄人群应尽早前往所在地社区医院处,积极接种出血热疫苗。
温馨提示
1、请各位家长朋友近期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孩子出现感冒症状,请您及时带孩子到长安区24小时便民门诊进行出血热筛查,并及时将筛查结果告知班主任老师。
2、请各位家长朋友配合我校开展晨午检及病假追踪工作,不刻意隐瞒孩子病情。
3、注意室内通风,引导孩子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吃熟食,喝开水。
家长朋友们,在传染病的高发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共同做好各项防护措施,我校全体教职工祝您和您的家人身体健康!万事胜意!
篇五: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家长须知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秋冬季到来,天气寒冷、干燥,传染病进入了高发期。尤其近期流行性出血热也进入了高峰期,为做好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工作,为了您和孩子的身体健康,学校特进行此次流行性出血热疾病预防知识宣传。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属于国家乙类传染病。我国高发,鼠类为主要传染源,人群均易感。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流行范围广的特点。潜伏期一般为2-3周,早期与普通感冒相似,易发生误诊造成严重后果。
传染源
鼠为主要传染源。野鼠主要是黑线姬鼠,家鼠主要为褐家鼠。
临床表现
主要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症状。具体表现为:
①起病急,高热达38度以上,全身酸痛、乏力、衰竭状;
②头痛、腰痛、眼眶痛,称“三痛”;
③面红、颈红、前胸红,称“三红”呈醉酒貌;
④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眼结膜、上腭结膜和腋下皮肤等部位出现点状或片状出血点。
流行性出血热是如何传染给人的?
带病毒的老鼠传染
①接触传播:老鼠咬伤皮肤或老鼠的尿、粪、唾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
②饮食传播:老鼠的尿、粪、唾液等分泌物污染食物被人食用;
③吸入感染:吸入携带有汉坦病毒老鼠的尿、粪、唾液等污染的尘埃。
蠕虫传播
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健康人,可使人患病。
母婴传播
妊娠期间感染汉坦病毒的母亲传染给胎儿。
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灭鼠、防鼠
灭鼠、防鼠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措施。灭鼠方法为在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投放灭鼠药、捕鼠夹和粘鼠板等多种方法;防鼠方法主要有保护老鼠的天敌,及时堵塞鼠洞,门窗和缝,排水口加铁栅栏,米面等粮食应放在密闭不易咬破的容器里等措施。
预防接种
接种对象为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居民及进入该区的人员,主要对象为符合接种条件的16到60岁的高危人群。
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生冷食物,特别是暴露在外的食物和水;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餐具用前应煮沸。
搞好环境卫生
不到草地上嬉戏玩耍,避免接触老鼠的粪便、尿;时常曝晒被褥,防止滋生螨虫;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减少鼠类隐藏地及孳生地;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先洒水后扫地,防止携带病毒的尘埃飞扬。
篇六: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家长须知
秋季10月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家长们要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相关知识,才能有效地做好传染病的防控,保障星星校园的安全。
老鼠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出血热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染给人:
1、由带病毒的老鼠传染给人;
2、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
3、母婴垂直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以青壮年男性多见,在常有野外工作或活动的农民、学生等群体中发病率高,冬季为发病高峰期。
出血热的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接种出血热疫苗是最有效、简单、可靠的办法,应尽早、全针次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规范接种程序是接种第一针后14天接种第二针,半年至一年强化接种第三针。
2、防鼠、灭鼠。定期灭鼠,粮食储存应防止被老鼠污染;尽量不去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游玩,避免在野外荒草上坐卧、露营,避免与老鼠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接触;不掏鼠洞,不徒手抓鼠,防止被老鼠、恙螨等叮咬。
3、管理好食品。剩饭菜必须高温加热或蒸煮后食用;发现疑似老鼠唾液、粪、尿等污染过的食物坚决不能食用。
4、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隐藏场所及鼠孳生地。
如出现出流行性血热可疑症状(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三红: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三点:软腭、腋下、胸背部出血),应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造成重症甚至危及生命。
让我们家校携手,共同为了星宝贝的健康、平安努力。
篇七: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家长须知
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冬季是出血热的高发季节,为了学生及家人安全,现特对出血热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等方面知识进行普及,希望我们能一起关注我们的生命健康。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一种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又称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病例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该病病情重、病程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临床表现有哪些?
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症状,起病急,高热达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面红、颈红、前胸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眼结膜、上腭粘膜和腋下皮肤等部位出现点状或片状出血点,且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依次会出现少尿、多尿、血压降低等现象。
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染给人:
(1)由带病毒的老鼠传染给人;
①老鼠咬伤人皮肤或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了人破损的皮肤黏膜。
②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食物。
③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尘土扬起时,吸入人呼吸道。
(2)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
(3)母婴垂直传播。
防流行性出血热应该注意什么?
(1)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最安全、最经济的办法。
(2)灭鼠和防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在流行地区要大力组织群众,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进行灭鼠,灭鼠时机应选择在本病流行高峰(5月~7月和11月~次年的元月)前进行。春季应着重灭家鼠,初冬应着重灭野鼠。
(3)灭螨、防螨,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经常用有机磷杀虫剂喷洒灭螨。清除室内外草堆。
(4)加强食品卫生。做好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5)做好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6)注意个人防护。在疫区不直接用于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损,破损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日常生活中应怎样避免感染出血热?
根据《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要求,应采取“预防接种,灭鼠防鼠”等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办法。
积极开展灭鼠防鼠,结合爱国卫生运动,铲除鼠类隐蔽、栖息繁殖场所,采取有针对性的灭鼠措施,大力控制鼠害。
搞好厨房的清洁卫生,餐具要正确存放,生熟食品要严格分开,剩饭等食用前要再加热处理。
减少在尘埃大的区域活动,不进入杂草丛生的草地,不在草地踢球、打球。在清扫环境卫生时,应先用水洒湿,再清扫。不要再野外和草坪上随地坐卧或露宿。
在此呼吁各位家长在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到疫区或没有卫生保证的公共场所去,为了预防出血热,可到当地社区或医疗机构注射出血热疫苗进行预防,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注意休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篇八: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家长须知
流行性出血热的感染途径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它主要是通过被鼠咬伤或进食被老鼠排泄物(屎、尿)污染的食物等途径而感染。
流行性出血热的症状:
典型表现为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粘腹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有肾脏损害,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预防出血热的措施:
预防出血热的根木措施是灭鼠。因此,大面积投放鼠约,采取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消除垃圾,消灭老鼠栖息场所;采取以防鼠火鼠及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抓好人和鼠之间的疫情监测,及时报告疫情。
1、开展以防鼠灭鼠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消除垃圾,消除鼠类栖息活动的隐蔽场所,在居民区及其周园地区采取大面积投放鼠药等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切忌玩鼠,被打死的老鼠要烧掉或埋掉,从而控制和消除传染源。
2、学生应搞好室内卫生,室内保持整洁,定期通风,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要勤洗勤晒。
3、为了杜绝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严防鼠类污染食物,餐具、食物应加盖或放置在老鼠不能接触到的地方,饮用水应煮沸,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4、大家在野外或田间劳作时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工作,包括,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地或草堆,劳动时注意保护皮肤,防止损伤,如有损伤应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和腰带,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剂,以防止螨类叮咬,减少受感染的危险。
5、加强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排泄物及其污染器物,以及死鼠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篇九: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家长须知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干燥,容易发生多种传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就是其中的一种,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做好预防措施刻不容缓!现特对出血热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等方面知识进行普及。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一种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又称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病例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该病病情重、病程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临床表现有哪些?
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症状,起病急,高热达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面红、颈红、前胸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眼结膜、上腭粘膜和腋下皮肤等部位出现点状或片状出血点,且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依次会出现少尿、多尿、血压降低等现象。
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染给人:
(1)由带病毒的老鼠传染给人;
①老鼠咬伤人皮肤或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了人破损的皮肤黏膜。
②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食物。
③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尘土扬起时,吸入人呼吸道。
(2)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
(3)母婴垂直传播。
防流行性出血热应该注意什么?
(1)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最安全、最经济的办法。
(2)灭鼠和防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在流行地区要大力组织群众,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进行灭鼠,灭鼠时机应选择在本病流行高峰(5月~7月和11月~次年的元月)前进行。春季应着重灭家鼠,初冬应着重灭野鼠。
(3)灭螨、防螨,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经常用有机磷杀虫剂喷洒灭螨。清除室内外草堆。
(4)加强食品卫生。做好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5)做好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6)注意个人防护。在疫区不直接用于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损,破损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日常生活中应怎样避免感染出血热?
1、根据《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要求,应采取“预防接种,灭鼠防鼠”等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办法。
2、积极开展灭鼠防鼠,结合爱国卫生运动,铲除鼠类隐蔽、栖息繁殖场所,采取有针对性的灭鼠措施,大力控制鼠害。
3、搞好厨房的清洁卫生,餐具要正确存放,生熟食品要严格分开,剩饭等食用前要再加热处理。
4、减少在尘埃大的区域活动,尽量不去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游玩,不进入杂草丛生的草地,不在草地踢球、打球、坐卧、露营,避免与老鼠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接触。
5、在清扫环境卫生时,应先用水洒湿,再清扫,每日及时清倒垃圾桶内垃圾,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温馨提示
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同时请家长朋友们配合做好以下几点:
1、家长朋友认真阅读《告家长书》内容,遵循科学的方法,及时预防、减少孩子生病的机率。
2、切莫隐瞒疾病,不愿医治。由于冬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3、如果孩子有相关症状,应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原则,如实向学校汇报病情。
感谢您的配合!
篇十: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家长须知
秋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10月到次年1月是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大高峰。为了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帮助家长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现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出血热的防控知识。
一、流行性出血热是什么?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全年均可发病,但有两个流行高峰,即4-5月小高峰和10月到次年1月的大高峰。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此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二、流行性出血热有哪些症状?
典型症状:起病急,典型病例有高热、畏寒,体温在39-40℃之间,伴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及四肢关节酸痛、乏力。多数患者食欲减退,重者有恶心、呕吐、呃逆等,患者眼球结膜及颜面部、颈部和上胸部皮肤出现显著的潮红、充血,似酒醉貌,皮肤出血好发于双侧腋下及胸背部,多为出血点或搔抓样、条索样出血斑点。
三、流行性出血热是怎么传播的?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五个:
(一)呼吸道传播:病鼠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空气、尘埃,易感者吸入带病毒的尘埃而感染。
(二)消化道传播:病鼠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水源或食物,可以经消化道黏膜而感染。
(三)接触传播:接触鼠的排泄物、分泌物或者是血液经破损皮肤伤口或黏膜而感染,偶尔被鼠咬伤而感染。
(四)虫媒传播:吸血节肢动物,螨类是鼠间的主要传播媒介,也是在鼠和人之间传播的途径之一。
(五)垂直传播:也就是母婴传播。
四、流行性出血热该如何预防?
(一)防鼠灭鼠
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
(二)疫苗接种
可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是个人预防病毒性出血热的最有效的办法,我国针对流行性出血热实行扩大免疫接种规划措施,流行区人群应接种疫苗。
(三)做好个人防护
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到草地上嬉闹玩耍,避免接触老鼠的粪便及尿液;时常曝晒被褥,防止滋生螨虫;饭前、便后勤洗手;家庭垃圾日产日清,剩饭剩菜及时清理;保管好各类食物,最大限度降低鼠类滋生条件;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做好自我防护。
(四)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红(面红、颈红、胸部潮红,呈酒醉貌)等流行性出血热典型症状,要立即去正规医院就诊,尽早规范治疗。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家园共育小贴士
幼儿园:
1、提醒并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用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严防病从口入。
2、做好班级、公共区域、户外大型玩具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根据每天温度及空气指数,选择不同时间段保证开窗通风时长。
4、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做好晨午检,与家长积极沟通。
家长:
1、请您配合幼儿园班级教师做好晨午检,如发现异常情况,请及时带幼儿到医院就诊。
2、如幼儿因病不能来园,请您向班级老师请假并说明原因,如确诊为传染病,切不可隐瞒。
3、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作息,多吃水果多喝水,增加幼儿的自身免疫力。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家园协作,共同努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每一个宝贝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十一: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家长须知
尊敬的各位学生家长:
您好!
当下正值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学校人口密集,是传染病的高发场所,一旦爆发,危害性极大。因此,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与传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现就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告知如下: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流行范围广的特点,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
临床症状
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类主要症状,全身酸痛乏力,伴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部、颈部、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腋下和胸背部皮肤有出血点。五期临床过程为发热、低血压休克、少尿、多尿与恢复期。病情严重者因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易发生误诊造成严重后果。
传播途径
流行性出血热主的要传染源是老鼠。传播途径有:
1、呼吸道。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
2、消化道。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粘膜及胃肠粘膜感染。
3、接触传播。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
4、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5、虫媒传播。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
人群对出血热普遍易感,发病主要为青壮年农民,其次为青年学生。出血热流行的小高峰为每年的5-7月,大高峰为10月至次年1月。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在流行季节前,接种出血热疫苗。接种程序是每人全程接种3针次,即接种第1针后14天接种第2针,半年至一年加强接种第3针。
2、防鼠、灭鼠是防止感染该病的关键。住宅区周围定期用药物等灭鼠,农作物粮食储存应防止被老鼠污染。野外活动时注意不要被老鼠咬伤,野外作业的住地要做好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减少鼠、螨栖息和接触感染。
3、管理好食品。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食具用前应煮沸消毒等。
4、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藏场所及鼠孳生地;先洒水后扫地,防止吸入带病毒尘埃;清除草丛等。
5、及时就诊。不明原因发热(39-40~C)、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伤的食物、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到综合医院就诊,就地治疗,要避免误诊。
6、做好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7、注意个人防护,不要直接用手接触老鼠及其排泄物;经常接触可能有老鼠活动的土壤和植被的园林、清洁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穿工作服、带手套;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损伤后要正规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冬季是传染病高发时期,让全校师生拥有一个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为孩子创造更良好的求学环境。
篇十二: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家长须知
尊敬的家长朋友:
我省关中地区属于流行性出血热重点区域,秋冬季每年10月至次年1月是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流行高峰期,加之今年夏秋季多雨水天气,部分地区发生水涝,破坏了鼠类野外生存环境,导致鼠类向人类居住区迁徙,造成人鼠接触机会增加,出血热发病隐患增加。根据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年10月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全省流行性出血热现已进入发病高峰。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健康,现向全体师生再次普及出血热防控知识,请您认真阅读。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宣传
什么是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流行范围广的特点。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类主要症状,全身酸痛乏力,伴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部、颈部、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腋下和胸背部皮肤有出血点。五期临床过程为发热、低血压休克、少尿、多尿与恢复期。病情严重者因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天。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易发生误诊造成严重后果。
出血热的症状
典型表现为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有肾脏损害。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
出血热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染给人:
1、由带病毒的老鼠传染给人
老鼠咬伤人皮肤或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了破伤的皮肤或粘膜。人食用了被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的食物。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的尘土扬起时,被人吸入呼吸道。
2、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
3、母婴垂直传播。人群对出血热普遍易感,发病主要为青壮年农民,其次为青年学生。出血热流行的小高峰为每年的5—7月,大高峰为10月至次年1月。
出血热的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在流行季节前,接种出血热疫苗。接种程序是每人全程接种3针次,即接种第1针后14天接种第2针,半年至一年加强接种第3针。
2、防鼠、灭鼠是防止感染该病的关键。住宅区周围定期用药物等灭鼠,农作物粮食储存应防止被老鼠污染。野外活动时注意不要被老鼠咬伤,野外作业的住地要做好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减少鼠、螨栖息和接触感染。
3、管理好食品。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食具用前应煮沸消毒等。
4、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藏场所及鼠滋生地;先洒水后扫地,防止吸入带病毒尘埃;清除草丛等。
5、及时就诊。不明原因发热(39-40度)、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伤的食物、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到综合医院就诊,就地治疗,要避免误诊。
篇十三: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家长须知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进入秋冬季节,流行性出血热已进入高发期,为了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请家长朋友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出血热又称之为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老鼠(黑线姬鼠)是主要的传染源,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播给人。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粘膜而感染。
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伤口接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亦可导致感染。
临床表现有哪些?
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三红: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
三点:软腭、腋下、胸背部出血
出血热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以上总结的“三痛三红三点”并不是所有症状都会出现。
早期症状和体征:起病急,发冷,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腭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束臂试验阳性。
出血热潜伏期为4-46天。
病程经过: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如何诊断?
看血常规: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只要出现这个,结合临床表现就是流行性出血热。
确诊用血清特异抗体(IGMIgG)检测
也许有人会问,我早期是“感冒”,最后医师怎么诊断为“出血热”了?因为在疾病早期,出血热和“流感”的症状相似,二者并不容易区别;所以大多数人误以为是普通“感冒”,未积极诊断治疗。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普通“感冒”体温正常后全身状况好转,而血热在体温正常后全身症状继续加重,甚至出现低血压休克等情况。所以当出现以上症状时要积极就医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1、灭鼠、防鼠:这是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措施。
2、流行区易感人群接种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I型),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Ⅱ型)和乳鼠脑纯化汉滩病毒灭活疫苗(I型)等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疫苗注射后88%~94%能产生中和抗体,但持续3~6个月后明显下降,1年后需加强注射。
3、发现有死老鼠应深埋或焚烧,接触死老鼠时应戴手套或使用器具。
4、注意食品卫生: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饮料等,饮用罐装饮料时注意擦净罐口或使用吸管饮用;家中食物不要裸露摆放,以防老鼠的分泌物将食物污染;食具用前应煮沸消毒等。
5、野外作业时要注意灭鼠,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
6、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蔽场所及鼠孳生地。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先洒水后扫地,防止携带病毒的尘埃飞扬。
7、如被老鼠咬伤,立即用20%的肥皂水和流动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或纯净水洗净伤口,有条件的可再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并尽快到正规医院进一步处理伤口,遵医嘱接种疫苗。
8、及时就诊:近期被老鼠咬伤、接触过鼠污染物者,如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达38℃以上,应及时就诊,就地治疗。
家长朋友们,在传染病的高发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共同做好各项防护措施,丑小鸭幼儿园全体教职工祝您和您的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推荐访问:出血热 防控 须知 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家长须知(13篇) 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家长须知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